第二回以易暗中易矢节失节死后重逢

坐花散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风流悟最新章节!

    第二回以妻易妻暗中交易矢节失节死后重逢

    蝴蝶双飞鸳并宿,护水穿花,美满芳情足。舞絮游丝虽满屋,劝君须把春心束。大稚绿娇,红香簇簇,柳乱花歌,缭绕空交遂。莫道天公多反复,沾茵堕园因相续——

    右调蝶恋花

    这首词,单道天下才子佳人得相配偶,再不可又生外心。自古佳人与才子,谁不愿各得所配。情同鱼水,气洽椒兰。然古今偏有多少缺陷的事。那些自负为佳人的,他自己既有绝世的风姿,心上无不想与绝世人才为匹,于是即嫁了个平常的丈夫,他还道配非其偶。可奈天公作怪,偏苦苦要将极愚极蠢的发付他,不但不晓的嘲风弄月,抑且全不解惜玉怜香。于是守分的,只好学吟断肠集的朱淑真;那不守分的,便未免要做不守寡的卓文君了。虽然,这还是妇人易于自守。至若男子汉,自负为才子的,他自己恃了些才貌,又那个不想配绝世的佳人?更笑天公作怪,又苦苦偏要将粗俗至丑陋的,奉与他,为良家至宝。所以诸葛孔明之妇,面如锅底,然天下如孔明这样安分的,能有几人?故古今才子,未免问柳寻花,偷香窃玉,这也怪他不得。若是三生有幸,有才的男子,竟得了绝世的佳人,成其夫妇,这岂不是人生极难得的事。故荀奉倩得配了个公主,他一生恩爱,为妻子有了热病,不难解衣冻体,以熨其热,至死后,不言而神伤。自叹曰:“佳人难再得。”是终身不再娶而亡。所以才子得遇佳人,真可死心塌地,虽有毛嫱、西施在侧,总之非我所好了。

    不道人情难料,事有不然。偏又有一等得了美人为妻,又要去惹闲花,沾野草的。天公知道,岂不恶其滢心无厌,于是即以其人之滢,还报其人之身,使闻之者,略加警悟。在下得诸传闻,颇觉新异,聊述与看官醒一醒睡。

    话说清朝初年,福建州府地方,有一乡绅,姓赵名虞,字舜生。所方二十一岁,即连科中了进士。面庞生得清秀无比,又且饱学多才,娶了个陰贡生的女儿为妻。那妻子陰氏,名唤丽贞,年纪少舜生两岁,真是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性格极其聪明,体态极其柔媚,少而挑花捺绣,大而作赋吟诗,件件俱精,般般皆妙。自从嫁了赵生,身虽两人,性合一付,你唱曲,我便吹箫,我吟诗,你便作赋,嘲风弄月,朝歌暮弦,恩爱异常。外边人羡慕他,因编四句口号道:

    佳人配了佳人,才子嫁了才子。

    天成一对夫妻,不数弄玉萧史。

    却说赵舜生既为美人才子,又得娶了个丽贞的才子夫人,亦可谓志足意满,终身再不思量渔色了。孰知那赵舜生,心偏不足,他性最爱的是偷情。丽贞身边有几个丫环,虽则串眉,终碍着丽贞不酸之酸,所以不能畅其所欲,心上想外边结识几个妇人。又亏中了进士,恐碍官箴,所以在那家人妇人面上,未免着意起来。这个毛病犯着,随你贞洁的仆妇,再没一个脱白了。

    一日,正闲坐在书房里,只见一个贯走熟的媒婆,名唤鲍一娘,走进书房,对着赵舜生叩个头,道:“闻得老爷近日要寻对家人,书房里用,小妇人寻得一个绝妙的在此。年纪不上二十三四岁,男的又老实小心,女的又温柔勤俭,原是南直山县人,因兵乱逃到这里来的。如今无所倚仗,故思想投靠人家,其实是好人家女儿。”舜生道:“唤他进来看看。”鲍一娘即便出去,唤那两个人到书房里。那夫妻两人见了舜生,双双叩个头起来,立在一边。舜生问道:“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那里人?”那人道:“小人是山人,唤名孙仁,妻子韩氏。小人从幼识得几个字,妻子女工也会几件的。只因世乱,无处生理,所以出来的。”舜生仔细一看,只见韩氏生得唇红齿白,一双俏眼,两道弯眉,不觉着魂起来。对鲍一娘道:“女人你领进去见了奶奶,着他住两日,拣一吉日成文契罢。孙仁,你住在书房里伺候,有事差你。”于是鲍一娘领韩氏到里边去,见了奶奶。

    却说陰夫人身边,有两个贴身服侍的丫环,一个名唤芳兰,一个名唤金菊。那两个俱与赵舜生有一手儿的。当日韩氏见了奶奶叩个头,陰夫人对鲍一娘道:“是新来的,见过老爷了么?”鲍一娘道:“是老爷收用,着老身领他来见奶奶。”陰夫人道:“既如此,芳兰你同去吃了饭,晚间权与你宿。俟做了文契,去他个房头儿住。”鲍一娘见奶奶吩咐定当,告别去了。

    韩氏同芳兰吃完了饭,就在房中服役。其时乃七月天气,到了晚间,服侍奶奶,在后轩茉莉花边洗了浴,出来到卧房中梳晚妆。韩氏将沙兜扇儿打扇。正在那里打扇,只见赵舜生踱进来,见了韩氏问道:“芳兰怎么不打扇?”奶奶道:“芳兰洗浴去了。”舜生又与夫人说了两句闲话,遂悄悄踅身到茉莉花边,只见芳兰对着壁儿,赤条条在那里洗浴。舜生隔着花盘,伸过手去把他屁股一摸,那芳兰呀的一声,骂道:“金菊小滢妇,那个与你耍子。”口里骂,回转头来一看,乃是家主公。舜生低声笑道:“不要骂我,有句话儿问你:那新来的,今夜与你同睡么?若同你睡,要你帮衬一帮衬。”芳兰道:“老爷吩咐,我晓得。只是你快去,有人来了。”舜生听了,一闪出去了。

    芳兰浴完,即叫金菊姐:“你去替新来的孙阿婶来洗浴。”于是韩氏走来也洗了浴,随着芳兰吃了夜饭,在月下乘凉。原来是日应该金菊,并一班家人妇女,上班服侍家主公、家主婆吃夜膳。故此芳兰甚是空闲,因与韩氏乘凉,说些风凉话耍子。芳兰话间取笑道:“孙阿婶,你今夜要与我做夫妻了。”韩氏笑起来道:“你还是黄花女儿,我自然是你的丈夫”芳兰笑道:“你讨我便宜,我今夜偏要骑在你身上。”韩氏笑道:“任人来骑,不怕你。”两个取笑了一回。芳兰道:“我们去睡罢,明日是我上班,要早起的。只可惜这样好月色。”韩氏道:“两回在外奔走,我也倦得紧,眼儿渐渐做瞌,要去睡了。”于是两人同到厢房里,上床。韩氏脱了衫儿和小衣,睡着。芳兰道:“孙阿婶,天色热,小衣沾着身子,汗渍渍不好,还是脱了爽利些。你怕月光照着,将单被儿掩掩就是。”韩氏听了果然脱去。又说了几句闲话,竟鼾鼾的睡去了。

    芳兰见他睡着,即轻轻跳起身子来,坐在净桶上小便。只见窗外有手把他一招,他就意会了,即便走出来,却是赵舜生走来。携了他手道:“新来的可曾睡着么?”芳兰道:“睡着了。小衣已被我说他脱下,如今你自去,悄悄行事。”舜生道:“他若喊起来,你须急急掩住他的口,我明日赏你。”芳兰道:“晓得。”于是舜生赤条条,轻轻走到床边一张,月光正照着帐子里雪白半截身子,两只小脚儿弯着,直挺挺的打鼾。舜生不觉欲火如焚,揭起帐儿,轻轻跨上床,将被儿悄悄揭去。(此处删去17字)韩氏睡梦中,直跳起来,已被舜生紧紧压住,动也动不得,只得喊道:“什么人?”三字未完,被芳兰走来,双手掩着嘴儿,低低附耳道:“是老爷,不要作声。”舜生口里道:“我爱你,你顺了我,我多与你银子买果儿吃,做衣服与你穿,孙仁我另眼看顾。”(此处删去90余字)干事才完,韩氏忽然垂泪道:“我被老爷蛮做,污了身子,明日羞答答,如何去见奶奶?”舜生道:“是我先说通了,奶奶爱我,容我如此,再不妨的。”于是起身,即忙闪到自己房里,将一锭银子,递与韩氏道:“与你买东西吃,后日还要照顾你。”说罢去了。芳兰又道:“我们老爷极好的,到我房里一次,一定有银子赏我的。我不瞒你说,如今枕儿边还藏着七锭在这里。”韩氏无言,只得拿了银子,同芳兰睡了。心上暗转道:“不已意逃难出来,投靠人家,思想夫妻一处,谁道做出这样丑事来。如今这里决然难住,思量起来,通是芳兰那小滢妇做路害我,如今不若再偷了芳兰枕边的银子,做了盘缠,原同丈夫回乡去过日子的好。”算计已定,睡到天明,清晨起身,芳兰上班,服侍奶奶去了。韩氏悄然向枕边偷了他两个锭儿,藏在身边。

    却说陰夫人起身,叫芳兰:“你去把面汤来,问新来的,可会梳头么?”韩氏忙应道:“晓得的。”于是与夫人梳头。赵舜生在床上跳起身来道:“好热,好热。”见了韩氏,即看着陰氏道:“奶奶头儿竟梳得好,只是新来的身上衫儿腌,要他近身服侍奶奶,有汗衫与他一件换换。”夫人道:“我有件绸葛布的半新衫,金菊拿来与他。”于是韩氏接金菊的来穿了。舜生洗脸抹了身上,便往书房里去。韩氏服侍奶奶吃早粥。早粥过,韩氏禀奶奶道:“小妇女寓所,有两件旧家什,前日来了,无人看管,今日要同丈夫去看看。”夫人道:“我家老爷收用你们的了,今日去,可即搬了来,明日成文契。”韩氏道:“晓得。”便走到书房里,同孙仁去见赵舜生。舜生道:“待孙仁去,你不消去罢。”韩氏道:“有几件衣服我自要去拿的。”舜生道:“拿了就来。”两个别过了。

    出门在路上,韩氏对丈夫道:“我决不去靠人家的。我与你如今原到家里去,别寻生理过活。”孙仁道:“怎么这等说!赵家待我尽好,你我两口到家,靠甚过日子?这等人家,求之不得的,你到说出呆话来。我若依你家去,盘缠那里来?”韩氏道:“你不要管,包你有盘缠。且到寓所,急急收拾停当,对你说。”于是两人到了寓,开了门,只见韩氏在腰间摸出三锭银子来,对孙仁道:“六七两银子,尽够去了。”孙仁吃惊道:“你那里来的?”韩氏不说被赵舜生强污之事,只说与芳兰同睡,在他枕儿边拿的,我算来路上盘费,只消三四两,剩的还可做个豆腐本钱,去开豆腐店。这原是我处本行,尽可度日,强是在人家叫别人老爷、奶奶。”孙仁道:“我也出于无奈,今既有了银子,事不宜迟,必须连夜去便好。”随即唤一只小船,说过三两银子,包送到山,两个下了船,竟望山去了。正是:

    鲤鱼脱却金勾去,摆尾摇头再不来。

    却说赵舜生,是晚不见韩氏夫妇回来,他还道少年夫妇,在寓所过了夜,明日自然来的。到了明日午间,还不见来,心上有些疑惑,因唤家人赵祥吩咐道:“你去对鲍一娘说,已约定今日成文,怎么昨日孙仁夫妇两个,倒去了不见来?”赵祥领命,到鲍一娘家,同去寻孙仁夫妇。及走到寓所,只见门儿锁着,乡邻道:“昨晚已搬去了。”连鲍一娘也不解其故。赵祥只得回来。一路走,走过福州府前,见街上人,男男女女,纷纷奔窜。也有挑了行李的,也有抱了儿女的,各有惊惶之状。赵祥问道:“为甚你们如此?”其中有一个人应道:“你还不见府场上的牌么?”一头说,一头飞也跑去。赵祥心上吃惊,忙走到府场上,只见竖着一大扇硬牌,粘告示一纸。上写道:

    征南大将军示:照得国之废兴,自有历数,本将军提兵躬讨,所下州县,士女有壶浆之迎,人民慰云霓之望,故示尔福州府军民人等知悉,大兵到处,鸡犬无惊,尔等居民,照常艺业,毋得惶惧。特示。

    却说赵祥见了告示,心上着了忙,飞也似回来,报与家主。谁知走到门首,自己家里也在那里收拾逃难。赵祥问道:“老爷在那里?”他的老婆道:“老爷府中太爷请去,议守城了。你还不快来同我收拾。为避难之计,却慢腾腾地闲讲。”赵祥见说,只得到自己房里收拾。刚刚收拾得两个包囊,随那赵舜生去的家人回来嚷道:“不好了,不好了,兵已进城,老爷与太爷俱绑去了。”只这一句,吓得陰氏奶奶酥了半边。于是思量无计,慌忙脱了高底弓鞋,拆开了,将底板挖空,把些碎金子和粗珠子塞满在内,依旧缝好道:“惟此可以为难中救急之资。”于是将来看了,叫芳兰道:“你也与我将些银子,做个小褡缚儿缚在腰里。”方才缚得完,只见家中寂然,不见个影儿,急叫芳兰道:“你跟我到前厅看看,难道许多家人,通不问我去了。”

    两个刚刚走到前厅来,忽见四五个兵丁,提着雪亮的刀,赶进来。见了陰氏,一个劈头一刀砍来,芳兰见砍家主婆,往后一跑,跑出后门逃了。谁知这一刀砍来,陰氏眼快,向庭柱后呀的一交跌去,有一丈多路。这刀却刚刚砍着了庭柱,有二三寸深,拔也拔不出。陰氏虽则躲过了一刀,心头又跳,两腿又抖起来。料逃不脱,跪在地上,只顾拜,只顾哭,口里道:“将军饶命。”那兵丁见砍不着,心里遂转道:“这妇人是不该死的了。”却把陰氏仔细一看,却见他姿容绝世,态度幽闲,声如莺啭乔林,身似风吹弱柳,便道:“我不杀你,你随我去做我的浑家罢。”陰氏听说,大哭起来道:“既如此,不如杀了我罢。”那兵丁原是个总兵官,他也不睬,竟对两个兵丁道:“与我好好扶他上马去。”两个兵丁不由分说,将陰氏气抱上马,一鞭竟到营里。陰氏下了马,想要寻死,又无空隙,垂泪心上转道:“既不能死,毕竟免得他玷污便好。”左思右想,心生一计道:“有了。且待他来,相机行事。”真个:

    虽然不算里陈平,也应赛过女中诸葛。

    却说那总兵官,又抢了个妇人,一哄回营。他到了营,整顿些酒饭吃,也叫陰氏道:“你也吃些。”陰氏道:“我有病,吃不得。”总兵官道:“你有什么病?”陰氏道:“我患暗疾。”总兵官道:“什么暗疾?”陰氏道:“其实我有沙淋血败病,因方才吓了,如今正发,一些也动弹不得。”总兵官听了,笑笑道:“也罢。”对兵丁道:“煮些粥儿与他吃。”是夜人静了,总兵官来求欢,陰氏叹道:“日里对你说有病了,你既不杀我,又何苦害我?你既要我作浑家,俟病好,择吉成亲,方是正理。若苟且要我相从,不如杀了我,这事断然成不得的。况你何取苟合之人为妻子?”那总兵官是正性的人,一片话说得欢喜起来,道:“有理,有理!我如今不强你了,且等病好了,再处。”于是去把其余的妇人,行其一乐,再不与陰氏缠了。

    自此之后,陰氏诈病过日子,密图脱身之策。不道福州已定,不及月余,大将军忽发令箭,撤兵凯旋。那总兵官匆匆收拾起行。陰氏听了,老大一惊道:“我正图本地脱身,不想要去起来,如今怎么处?”只得痛哭随行。在路晓行夜宿,受了忧愁跋涉,不道真病起来。方行到苏州,只听得江南巡抚来接,即禀大将军道:“海中近日巨寇猖獗,据崇明县为巢袕,敢借大兵一剿。”大将军见说,即时差总兵,提兵往剿。令箭一出,刻不留行。那总兵官只得随船随马,行到山地方,心上道:“此去海中不多路了,我将家眷行李,安顿在寺观中,单身前去。剿平了,带他们回去末迟。”于是将陰氏与妇人暂寓观音寺里,然后领兵下海。

    谁知海上打听得大兵来,即便扬帆别处去了。那总兵官到崇明县里,已被海寇弄得人民逃散,子母分离。他见十室九空,不胜叹息。因走一处,只见路旁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凄楚啼哭,见了总兵官来便跑,却被他向前一把捉住。一眼看去,却是生得齐整。他就转个念头。道:“我要将福州妇人为妻,奈他千难万阻,病又不痊,不如这个又生得好,又是闺女,我竟将他成亲去。丢了福州的,有何不可。”算计已定,即问那女子道:“你姓甚名谁?为何坐在这里?”那女子哭道:“我父亲姓王,是个秀才,因海上抢掠,将父亲杀死。我同母亲逃难,不道出城,被人挤散了,我又脚痛,走不动,所以坐在这里。”那总宾官道:“既如此,你权住在我营里,我着人找寻你母亲来与你如何?你母亲可知是在崇明县里,谅不到别处去的。”那女子只是哭,不则声。于是竟将此女到营中,差兵丁四下寻访,果然寻了一日。到第二日,一个兵丁见一老妪在海边哭道:“我的儿呀!父亲又死,你又不知那里去了,我命恁苦,不如跳在海中,到也干净,只是我怎放得你下。我的儿嗄!”放声哭个不了。那兵丁往前扯住道:“老人家,你为甚哭?”老妪道:“其实我有一十七岁女儿走散了,寻不见,意欲跳下海去。”兵丁道:“我们拾得一个十六七岁女子,也说不见了母亲,你可随我去认一认看。”老妪听说了,随着兵丁就走。谁知事有凑巧,老妪一到营中,那女子听得是母亲声音,便急跑出来见了。抱头大哭。哭完,女子道:“为何一时不见了你,如今亏都督爷差人寻着了你,你我该叩个头儿谢他。”那总兵官见说,笑道:“不消谢,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