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而上学的笔记

答案随着枫叶飘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答案随着枫叶飘文集最新章节!

    不论是古典形而上学还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都有本质主义倾向。例如古希腊泰斯勒被认为是朴素唯物主义者,他提出世界的本原是水。巴门尼德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者,形而上学的鼻祖之一,他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存在”(being)。不难发现,后者比前者更进一步,把哲学思考推向了形而上,开始以理性来演绎。然而两者的本质主义倾向是很明显的。

    宗教的起源并不仅仅“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使人类对自然规律无法确切了解”否则就无法解释,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美国,基督教仍然几乎占据着大部分人的心理。宗教之被中上层接受,不是那么简单的。西方古典哲学家醉心于对世界本原的探寻,一门心思想依靠理性把它探究出来。形而上学的预设前提有两个:1,世界是可以认识的;2,我们的知识是确定的。为什么要有这两个预设呢?因为假若世界不可以认识,那还找什么世界的本原呢?而要找到世界的本原,要依靠理性、依靠纯粹的知识,假若知识是不能确定的,也不可能找出一个像佛家所说如如不动的那个本原来。于是推论来了——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事物都是因果相关的,也就是说,一个事物必然被另一个事物推动,这样层层往上推,必然有一个终极因(或称第一因),它本身是本身的原因,在循环之外的。这个理论后来就成了基督教论证上帝存在的重要理论依据。第一因就是上帝。基督教经过如此经院哲学化后,融入到形而上学体系中。也只有经过经院哲学化,才能使它抵抗住“科学技术”然而宗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开始它与科学是不分家的。顾准说过,没有坚定的宗教精神,马克思主义都无法发展出来。肤浅地指责宗教是“精神鸦片”是容易的,但也是无价值的。

    回过头来看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者始终就跳不出直觉唯物主义的圈子,费尔巴哈可以说是极限。然后马克思把黑格尔哲学给倒了过来,完成了新唯物主义的诞生。这是后话,暂且不谈。形而上学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外界真正强有力的挑战,只是在它的内部整合。休谟经验主义的出现打破了旧形而上学的神话,休谟和培根等人,直接用科学成果对形而上学两个预设前提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也直接导致了康德的“认识论转向”为了应对经验主义的挑战,康德不得不在精神和物质之间划了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即二元论。但面对经验主义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对物质领域的迅猛发展,以及世俗精神的抬头,形而上学的“认识论转向”也难以能解决问题。黑格尔则集德国哲学之大成,对形而上学进行了复辟。需要指出的是,黑格尔受卢梭影响很深,他的“总体”就脱胎于卢梭的“公意”也正是依靠恢宏的“总体”引入了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用恢宏的辩证法填平了二元论的鸿沟。虽然黑格尔哲学很精神复杂,但对形而上学那两个预设假设的证明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才会在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指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因此,说“唯物论指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唯心论代表着人的思想和意识”是不确切的。马克思虽然宣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但要知道,他是在引入“实践”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完成改变世界的。而实践这个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有着特定的深邃的含义,并不仅仅指的是“客观物质世界”更多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内合于历史规律的主观能动性。这方面马克思完全能够“自圆其说”把唯物主义等同于只看重物质是无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