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忆

蝶衣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蝶衣君文集最新章节!

    一直想写一篇感念亲恩的文章,却每每总理不出个头绪。今天是母亲节,仅以此碎忆来感谢辛劳操作,养育我长大成人的母亲。

    ——题记

    我的外祖父早年求学,曾一度任中学校长,外祖母则颇具旧式大家闺秀风范,知书达礼,祖上为商,家境殷实。母亲是在这种有着良好文化氛围的背景中长大的。六零年代,母亲毕业于某师范学校,继承父业,亦成为一名教师。

    我的童年是在学校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长大的,那是一种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繁杂,充满真诚与微笑,空气中处处飘荡着书香的环境,在现今这个人与人之间缺乏坦诚和谐的年代回味起来尤显得让人怀恋与感动。

    当时,父亲作为一名铁道部的技术人员,常年累月、翻山越岭于罕无人迹处。像那个年代的好多夫妻一样,父母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只有寒暑假才利用探亲的机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于是抚育我们兄妹的艰巨任务义无反顾地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头。

    年幼时的我总是一副体弱多病的样子,稍染风寒,便病恹恹的样子。为此母亲没少为我求医问药,而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医疗卫生还是交通事业都差强人意,为此母亲常常抱上我走十几里的路去问医。

    关于年幼时的记忆感触很深的便是那时的老师每晚都要进行集体办公制度。在昏黄明灭的白轵灯下,偌大的教研室里,老师们伏案埋头备课抑或批改作业,空气静谧如水,唯有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年少不谙事的我则习惯了搬了板凳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书。那段时光在多少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似乎尚在昨天。

    那时父亲工作的环境相当艰苦,而我们生活在沿海地区,物质较之丰富多,每每母亲总是买上好多诸如小鲨鱼,黄鱼之类的海产品晒成干,晾在走廊里,乘探亲的机会一并给父亲捎上,以期改善他一段时间的伙食。于是当父亲探亲后启程,抑或我们去看望父亲,总是捎上大包小包,满是装着各式各样干货的行李。

    在我四五岁的那年暑期,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一起去远在千里之外的桂林探望忙于工作的父亲。下了火车,母亲和前来接站的父亲一起去等候托运的行李,并叮嘱长我四岁的哥哥一定要小心照看好妹妹。

    只是懵恫的我却稀里糊涂地跟着陌生人走开了。待父母回到原地,发现不见我们兄妹的踪影,急得到处乱找,最后终于看见我牵着哥哥的手从老远处走来。事后知道我差点就跟着拐子走丢了,是哥哥硬跑上去把我拽了回来。

    那次遭遇便该是我命运中的一劫,以后母亲每次出门都把我看得紧紧的,生怕再碰上坏人。一直到我参加完高考,入学前面试,母亲还很认真地问学校招生老师:“学校安全吗?”言外之意很为我的安全担心,这句话,一时竟成为大家的笑谈。

    八零年代,政府推行人性化政策,照顾两地分居的夫妻,父母通过一番努力相继调回原籍,从此结束两地劳燕的局面。为此,母亲不得不放弃她深爱着,并为此付出二十年青春的教育事业,改行调到设计院工作。四十不惑,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事业再从头开始,又该需要何等的毅力,为此母亲没少付出辛勤的汗水。为考职称,她熬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终于我们兄妹两个长大成人,相继结婚生子,父母却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按理说可以轻松地安享晚年,共度天伦之乐。只是母亲总放心不下我尚年幼的女儿,义务反顾地担当起我后勤保障工作。也正是母亲的无私奉献,才使得我和良子能安心地做好工作,即使有意外变故临时加班加点,也不用担心。

    每每看到母亲日益斑白的两鬓,我总是陷入一种无言中,我知道此生此世,欠母亲的情已太多太多,不是靠简单的言语就能表达出来。曾一直希望能找个机会陪父母一起出去游历大好山川,却每每总成为一纸空谈。职业的缺乏柔韧性是我愈发愧对母亲的因素,好多时候,计划中的事总因工作而不得不耽搁下来,但也许只是我的惰性在作祟。

    最后,我想轻轻地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