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祖父

冬之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冬之蝉文集最新章节!

    我的祖父是一个极平常的农民,85年,因患肺病医治无效,默默地离开了人间。离世前的第五天,他就茶水不进了,而且丧失了说话能力,但他却不停地流泪,直到停止呼吸。他那哀怨的眼神一直刻在我的心里,使我永远不能忘怀。他是在忏悔没给子孙留下什么遗产,还是在伤心后人们大都不能在身边为他送终?我不得而知。

    的确,祖父一生没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家里仅有的三间瓦房,也因为父亲和姑妈要上学,卖掉了,祖父是在草房里告别人间的。何况,他既不是将军也不是学者,所以,去世了,没有庄严的追悼会,也无人为他评说功过。像一把黄土,静静地来到人间,又静静地回到黄土里去。

    但在我的心里,祖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祖父出生寒门,小时候没进过学堂,因当了几年土改委员,解放后又当了三届县政协代表,居然能读书、看报,会珠算、心算。当时在我幼小的心里,他是一个对政治、历史无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的大学士。妹妹读小学六年级时,在祖父的辅导下,还获得了全区珠算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把所有的会计和出纳都比了下去。最让我折服的是他讲故事和唱花鼓戏的水平。

    刚满两岁的我,因为有了妹妹,不得不离开父母,跟爷爷、奶奶一快生活。爷爷用他编来的故事,给不谙世事的我诠释我的名字,让我从小就觉得人世间的一切是那么的神奇。爷爷说:“我孙女出生的在一片熟透了的高粱地里,当时,一缕五彩的霞光映照在你红红的脸上,漂亮极了,所以,爷爷就为你取了“粱霞”这个名字,希望你长大了既美丽又有出息。”这个我生命的第一个故事,也成了我此生最动人的故事,我一直怀揣着它连同祖辈的期望一起,在人生的路上,向前、永远向前,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每到夏天,祖父、祖母总是让我躺在门前的竹床上,他们一个坐在我头边,一个坐在我脚边,不停地用蒲扇为我驱赶夏日的炎热。祖父边为我扇风边给我讲故事或唱戏。每当这时,老家的土台上便围满了一村的男女老少,他们都是来听祖父讲故事、唱戏的。什么一个叫“万桃智”的人把簸箕挂在树上,太阳就可以永远不落山呀;鬼可以把粪筐变成花轿夜晚来抬心肠坏的新娘啦;人在晚上要是迷了路,不小心走进了某个独门独院,如果主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吃面条,那是地狱里的人在吃蚯蚓啦;喜鹊们会在农历的七月七日,用它们的身体搭一座桥,让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相会啊,嫦娥可以踏着十八层天梯上月宫啊这些神奇的故事,使我幼小的心里对一切都充满了向往,充满了幻想。

    到现在我仍然记得祖父教我唱花鼓戏的情景。祖父伸出兰花指教我唱:“小姐打扮多神气,赛过那南海的观世音,”我也跟着唱。唱完后,他马上一个亮相,对着我唱到:“我孙女就是南海的观世音呀哈,咿呀嗬——。”我便在他的唱腔里“咯咯”笑着进入梦乡。而这时的祖父、祖母决不会叫醒我,他们一定会轻手轻脚的连竹床一起把我抬到屋里去,放在他们的床边,整晚上为我摇扇子,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夏天的晚上他们到底踏实的睡过一觉没有。

    后来,我上学了,写的作文常受到老师的称赞;而且在学校的每一次文艺演出中,不是领舞就是领唱;今天,即将步入中年的我,仍然像个孩子似的对一切充满好奇,仍然是如此地热爱生活,那样地乐观向上,并且从不知道什么叫困难,这一切都得益于祖父对我的言传身教!

    祖父一生清贫,确实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财产。但祖父是一个人有远见卓识的人。他砸锅卖铁,倾家荡产让他的两个孩子读书:父亲是解放后全区第一个参加全国统考,并且考上师范学校的学生;姑妈也是全区第一个参加全国统考,并且考上卫校的女生,这在解放初期的中国农村,简直就是奇迹。而爷爷的伟大之处正体现于此。他不仅养育了父亲,给了我生命,更教会了我生活的态度和做人的准则。

    祖父的伟大还表现在他的仁慈善良。在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每到春节,到处是提着竹篮、拄着拐杖沿村乞讨的农民。每当这时,日子并不富裕的祖父母总是尽全力帮助行乞者,不管是自家烹制的糍粑、汤圆、米花、馒头;还是从街上买来的酥饼、雪枣、麻圆、虾馓,他都毫不吝啬地让乞讨者的小孩吃够再走。祖父经常给我们讲旧社会他们全家饿得昏倒在讨饭路上,是一个地主的儿媳妇偷偷从后院的侧门给他们送了一碗汤圆,才挽救了全家的姓名,许多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找到那位恩人,他也要像恩人一样,去帮助比他更困难的人。有一年大年初一,祖父刚穿上新做的棉衣棉裤,准备出门串亲戚,听说村东头的窑洞里冻死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外乡人,他毫不犹豫的脱下自己的那身新棉衣给那人穿上,并组织村民们安葬了那个客死异乡的乞讨汉。要知道祖父也是七、八年才能穿上一件新棉衣呀。

    祖父还是个非常善于打理生活的人。每到农闲季节,他就去烧烤店批发烤饼,走街串巷的叫卖,一个烤饼能赚一分钱,祖父每天卖100个烤饼就能赚一块钱,这在猪肉只卖七毛八一斤的年月,可不是个小收入,它让我们每周都能喝上“猪尾巴汤”(这是家乡人对龙骨汤的俏皮称呼)。祖父是使鱼网和鱼罾的好手,只要是大雨过后,祖父随便找个水塘、壕沟撒上几网,下上几罾,我们就能吃上鲜美无比的红烧鱼。而每每鱼上桌后,祖父总是说他爱吃鱼头鱼尾,中间大块的鱼身子成了我的专利(很多年后,我自己做了母亲,我才明白了祖父的疼爱孙女之心,但我明白的太晚了)。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有多少人家不知荤腥为何物,而我们因了祖父的勤劳和聪明,却生活得有滋有味

    十几年过去了,每年回家,想起这些往事,看到长眠于九泉的祖父的坟墓,我悲痛欲绝。无奈中,我只能抓起一捧泥土撒在他的墓碑,让泪水随黄土静静的流淌,然后重返岗位拼命地工作,也算是尽做孙女的一份孝心吧。

    善良、乐观、勤劳、聪慧的祖父是给后人留下巨大精神财富的人,但他却走的如此不安心。作为他的孙女,我想我能从他临去的眼神里悟出些什么。

    我将永远铭记祖父那双饱含自责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