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

淡然若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淡然若水文集最新章节!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

    对于我来说,故乡永远是一部读不厌的书。翻开书来,许多故土人情扑面而来,父母的微笑,温暖的火炉,童年的梦幻,纯真的亲情跃然纸上。

    我住的小山村,四面环山,十几户人家随遇而安地排列在山中间的一小块平地上,如卧篮婴儿般恬静安详,房子与房子之间点缀着些菜园和果树,夏天的时候,村舍便在绿色中若隐若现,显出几分可爱的拙朴之气。各自独立又绵延不断的群山以无比温柔的姿态延伸,牛脊样的线条起伏从容,给人一种安详之感。真是梦一样的家园。

    作家周作人对故乡的理解是很豁达的。他在故乡的野菜中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是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份,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但在我心中,故乡永远只有一个。多年来,虽然在他乡我们已经有了另外一个家,与异乡人一样操着同样的口音,追逐着同样的时尚,但那只是一方生存的沃土,是生之旅途中的一个驿站。当今时代,除了外在的世界时而会装模作样地制造出一些虚假的喧哗外,每个人的内心永远是寂静且空荡的。不知是那位作家说过,在繁华的表象后面,每个人都是孤独者。我深以为然。世界虽大,但只有故乡的风景长留心中,也只有故乡,才是我们心灵皈依的天堂。

    炊 烟

    很多时候,母亲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火烧好。于是我们出门时,那炊烟便深情地缭绕在自家的屋顶上,就像母亲深情的祝福,送我们远行。因此,当读到“人间烟火”这个词时,我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眼前立即幻化出家乡那淡蓝色或乳白色的炊烟。在我心里,炊烟是跟幸福、温暖连在一起的。因为在故乡,有炊烟的地方就有家园。有家园就会有人间烟火和人间的幸福。

    十岁的时候,我到离我住的地方十里远的附中去读书,每天早上,当我和童年的伙伴们爬上那道大梁子时,那带状的炊烟与山脚下河里蒸腾出来的水雾混在一起,像一条白色的练悬挂在半山腰,渐拉渐长,渐长渐浓,煞是美丽。那意境真可与“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相媲美。在附中念了三年书也看了三年的炊烟,以至于让那炊烟缕缕地飘进了身体,凝成了情感,无论在何时何地看到炊烟便陡然生出一种无以言表的亲切感和细腻的乡愁。

    城市也有烟,但那是煤烟和工业烟,很是呛人。与乡村温柔的、人情味很浓的炊烟比较起来,显得过于生硬和冷酷。

    前些年,在小城里安下家来后,想到母亲操劳了一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于是把母亲接进城来。过了不久,母亲说,她不习惯城里的煤烟,要回乡下去。我就对母亲说,住时间长了会习惯的。但是不久,我发现母亲整天心神不宁,饭吃不香,觉睡不好,精神状态极差,人也瘦了许多。最后只好把母亲送回去,回到那适合她的一方土地。

    与其说是不习惯城里的煤烟,不如说是母亲对那一方亲密接触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至死不渝的眷恋,是一种“落叶归根”的企盼。

    我想“炊烟”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在潜意识里召唤着我们,总有一天,我们也是会回去的。

    保寨树

    我常常想象我的家乡如果有一条小河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子,一条长长的小溪绕寨而过,清清的河水里,鱼儿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溪旁垂满了杨柳,一座小石桥横躺在溪的中央,当绚丽的夕阳西下,映照着从农家屋里升起的缕缕炊烟,一幅绝美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画。

    但是,我的故乡没有小河,以至于当我到一个有河地方读初中时,连最基本的“狗刨式”的游泳都不会,成了同窗的笑料。然而这并不影响我对她的热爱。我的故乡有绵绵的青山,有高大挺拔的树木。特别是村口的保寨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保寨树一共两棵,随心所欲地站在村口,有桶口来粗,家乡人叫它青杠树。春来生机勃发,夏至浓阴如盖,秋风起时,黄叶飞舞,繁华落尽只剩精简的风骨。保寨树见证着家乡岁月的沧桑,不用说,它在家乡人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我懂事的时候,人们就给我讲关于保寨树的故事。传说其中的一棵因时年久远,具有了人的灵性。有一年,两广地区举行民歌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剩下一对青年男女。小伙子俊朗挺拔,姑娘丰姿绰约,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人。他们婉转动听的歌声引来百鸟齐鸣,催开百花怒放,直唱了三天三夜,最终小伙子获得了冠军。之后,小伙子消失了踪影。谁也不知道他来自何方,姓甚名谁。姑娘就四处寻找心中的“白马王子”终日以泪洗面。在姑娘即将绝望的时候,一位高人的指点她来到故乡。当她看到那冠军的标示系在树干上时,她明白了一切。于是,她为自己的爱找到了归宿,在“小伙子”旁边站成了一棵树。在瞬间完成了爱的永恒。

    这个故事很动人,不管它的可信程度如何,但家乡都宁愿相信这是真的。逢年过节,上了年纪的人们都要到树下烧上一柱香,祈福祈寿祈子祈平安,保寨树成了大家心中的依靠。我还记得我12岁那年的一天夜里,刮了一场罕见的大风,早上起来时,发现其中一棵保寨树竟然倒了。这在小村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大人们的脸上满是张惶,象有什么事要发生。当然最终什么事也没发生。但全村人像约好了似的,没有一个人去打那倒下的树的主意,就那么让它在大地上躺着,与岁月一道渐为泥土。

    时至今日,我渐渐明白,家乡人对保寨树的敬重,正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因为每一棵树的际遇就是一种人生。

    野 花

    奔走在喧嚣纷扰的尘世间,脆弱的心常被浮躁的大手握得生疼。每当这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起故乡的野花来。想起故乡的野花,便想起纯真的童年时代。

    故乡的野花真多啊!当春天漫步走来的时候,它的脚步声把沉睡一冬的野花们惊醒了,山上山下,路边溪旁,到处是绽蕾舒萼的小花。紫云英挥动着蓝手帕,点缀在田间,映山红举起了火把,映红了山崖。接着,八瓣花,金银花,芍药花,野百合花,指甲花,竹杆花,山茶花也争先恐后地奉献出自己火辣辣的爱情。风里飘着幽香,空气里含着蜜汁。

    这个时候,最快乐的当然要数我和我童年的伙伴们了,无忧无虑,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嬉戏于万花丛中,办野餐,捉迷藏,流连忘返。最有趣也最难忘的是在花丛中举行“结婚”仪式。当其它活动玩腻了的时候,年龄稍大的“调皮大王”小平便想出了这么个“鬼点子”主意一出,大家自然都附和。于是七脚八手地折野花,编成花环,摘起绿叶铺起“地毯”然后找两个伙伴扮成“新娘新郎”给他们戴上花环,学着大人的样子“拜天地”直野到日落西山,大人们在村头大喊大叫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有一种花,常开在故乡的屋边墙脚,道路两旁,无处不在无拘无束地生长繁殖,颜色是淡蓝色的,极美,家乡人都叫它“打碗花”大人们说,摘了这种花,吃饭时便会把碗打破。听了这话,心里就生出敬畏来,开始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走路遇到时都要绕道而行。但是最终还是熬不住好奇心的驱使,背着大人偷偷地摘了一朵。然后,惴惴不安地回到家里,结果不曾把碗打破。于是耿耿于怀了许久——为什么这么漂亮的花却有这么个吓人的名字呢?莫非它是不甘愿被人随意采摘吗?还有一种花,称为酒酿花,形状象个小喇叭,在它开放的时候,掐下来,去掉它的后半部,放入嘴里一抿,一股甘甜直入心里。抿着抿着,好象觉得整个童年都是甜的呢!

    故乡的野花啊,日日令我思念,夜夜入我梦里,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沧海桑田,我都心系于你。我常想,人为什么要长大呢?青春固然美好,但我更心醉于纯真的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