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苏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长安舂草最新章节!

    那琉璃盏是西域之物,并不因盛入热水而炸裂。杨钊恭敬地欠身,接过茶盏,目光在裴璇的手上一转,便低头品茶。李林甫笑道:“我家中只这一种雀舌是能待客的怕要教杨家子笑话。”

    “去年的岁贡珍物,圣人都令以车载来,赐与相公[3]。天下还有谁能笑话相公的茶?”

    杨钊笑道“早听说相公家里延请拂林国的高手匠师,造了这凉亭,今日一见,果然比王中丞家的更精致些,水车的声音亦不似王家的轰鸣震耳[4]。”他举目向外,望着亭顶飞流泻下的一层晶莹水帘,水帘清气袭入亭内,凉沁肌肤,水流则注入亭外莲池中,清脆悦耳,更将尘世喧嚣暑热隔绝在外。

    “所幸相公赐的系热茶在如此清冷去处,再饮冷茶,怕不是要如陈知节故例了,岂不失礼!”

    那“陈知节”是个七品拾遗,在当今天子要造这种流水生凉的凉殿时,极力劝谏,皇帝便请他到阴冷之极的凉殿里,又故意赐他冷饮。

    陈拾遗已经冷得颤抖,皇帝犹自擦汗不停,陈知节才出了门,便腹泻不止,狼狈已极。第二天皇帝说:“卿以后论事应当仔细审慎,不要再以自身来揣度天子了。”

    [5]杨钊和李林甫都是善刺上意、惯于附媚的人,对这当面折谏皇帝而以失败告终的故事自然都耳熟能详,当下同时会心大笑。“哈哈!老夫安敢使杨郎失仪,况且杨郎贵盛,罡气正足,阴气不侵,也非区区拾遗可比。”李林甫笑道。

    “愧煞小子不过是有几个姐妹提携罢了。”杨钊谦恭地笑道“况且说贵盛,舍李相与高将军之外,当得起的,也就是范阳那位将军而已。”李林甫面色不改,目光示意裴璇。

    裴璇无奈,拿起水晶盘中一只梨子,以小银刀削成小块,心中已由刚才的愤怒,转为渐渐被二人对话吸引。“安将军一片赤诚,为国尽忠,有今日也是应该杨郎从禁中来,莫不是听闻了什么?”“哦,不曾,不曾。”

    杨钊再度欠身,用银匙子舀起洁白果块,送入口中细细嘴嚼。他的声音在水流飞泻声中显得有些飘忽:“只是近来小子又听到些私下的议论,有人说安将军貌若忠诚,实则黠狯。”

    “他都认杨郎你的贵妃妹妹为母了说这话的人也真糊涂,难道他比天子和贵妃还聪明敏锐么?”李林甫靠在榻上,轻描淡写地道。杨钊笑了笑:“相公这样说,自然是不错的。”转脸目视水帘外满池莲花。

    “这些莲花如今盛极艳极,但七月一到,日晚风催,凋零之期可待。老朽亦是如此,风烛年迈,近来愈觉心力不足,以后朝中之事,倚仗杨郎正多。”李林甫叹道。杨钊连忙欠起上身,连连摇头。

    “李相折煞小子了!”李林甫笑道:“杨郎何必太谦。是了,圣人近来说要为梨园添置乐器,重造房宇,也不知工程如何了?花费如何了?”“近日事多务杂,也忘禀相公:今年两京祠祭划拨的官帑,和上年宫中购置木炭的钱款,多有剩余。

    小子便做主拨去了梨园圣人和贵妃娘子每日倒有许多辰光耽在梨园,想这工程可出不得差误。”李林甫目光微凝,笑道:“我倒忘了。

    杨郎现领着两京祠祭和木炭的宫使之职[6]。如此甚好。”杨钊再次恭敬地欠身:“小子想着,如今天下承平,臣子以圣人的心意为先,不必还如故赵城侯裴公一般,”

    裴耀卿做转运使时,改革漕运方法,三年省下三十万贯钱。有人劝他将钱献给皇帝,以彰显自己的功劳,裴耀卿拒绝道:“怎么能以国财求宠?”便将钱交向官署。[7]“杨郎说得是。”李林甫悠然道“裴兄在日,我也常劝说他的。”

    他神色慈和温煦,心中却极大地不快起来:裴耀卿的功过是非,我说一说也就罢了,也轮得着你一个系在女子裙带上的后生家来论?裴耀卿改革粮运时,你怕还不过是蜀地一个只会饮酒樗蒲的少年吧?毋庸置疑,他不怎么喜欢裴耀卿。

    和他官爵相同的裴耀卿,曾干出在他朝服剑佩,郑重地到省中办公时,声称自己病体孱弱,只穿普通常服,使他尴尬的事情来但这人的风骨他总还是敬佩的。

    朝中的补阙、拾遗们总以为,在皇帝要建造园林,要巡幸东都时,冒死谏诤、声嘶力竭地递份奏疏,就是风骨,但在他看来,那都是不识世面的小儿郎子们的胡白。没做过实事的人,哪里配谈什么风骨。

    裴耀卿改陆路为水路,粮食不再由州县官署运送,而在河口置转运仓,逐层转运,运粮至长安的花费大大减少。

    而运的粮食却是从前的两倍以上,这些又岂是杨钊你一介小儿做得到的?李林甫甚至略带不平地想着,几乎忘记了自己也曾讨厌过裴耀卿。裴耀卿和他一样。

    是个喜欢提高帝国的行政效率的人,这一点时常使他心有戚戚。在他兼任户部尚书时,他曾以极大的毅力重新估算每年的赋税、兵丁、军帑,并彻底整改税制,这是许多年来没人敢做的事。

    况且他曾与裴耀卿共同做过许多事情:他、裴耀卿、萧炅曾共同呈上奏疏,反对张九龄对玄宗的建议他竟然建议国家放弃垄断铸钱,准许私铸。

    在张九龄主张宽宥那两个为父报仇而杀人的儿子时,他和裴耀卿也曾经站在同一立场上:国朝法度,绝不可废!今天你敢议论裴耀卿,明日怕就该在背后议论我了吧?而那些议论,我可以想像。

    李林甫忽然感到十分寂寞。他从前的对手,都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张说,宋璟,张九龄,李适之,韦陟他们不是名重当世的文臣武将,就是血统高贵的皇室宗亲,而他现在,竟然要忍受这么一个托庇于贵妃裙裾的小子,在他面前高谈阔论!

    此前他曾因为杨钊和后宫的特殊关系而格外亲重他,杨钊也的确帮他兴起过几起大狱,但现在,这小儿郎子是越来越轻狂了,李林甫愤懑而忧伤地意识到“开元”已经过去快十年了。

    开元年间的那些让他担忧,也让他兴奋地与之对敌的精彩人物,已经老的老,死的死,或隔阴阳,或隔万里。“天宝”这个年号,就像如今成熟而丰美的时世,但这个时世,于他,竟是如此陌生。

    优秀的对手已经不在,危机却依旧时时潜伏。这真让人泄气。这个时世已经不再需要他以惊人的毅力,主持重修法典和律令:经由他手,曾经删除了一千三百余项、修订了两千余项条款[8]。然而在这个一切都已完备的时世,他忽然开始怀念十几年前终夜埋头面对那些故纸的时光。

    那时他的步子还很轻快,他还不这么频繁地吃粥。那时太真娘子和她的兄姐们还没有被皇帝宠爱,他还不需要和杨钊这种后辈小子纠缠。那时他的妾侍中还没有这种敢于当面冲他叫嚷的乖张小女孩儿。他瞟了眼裴璇。

    忽然有些好笑地想起,方才杨钊的目光曾在她手上停留片刻这小子当真是恃宠而骄了!杨钊告辞之后,李林甫下令撤去亭外水帘。他不想承认,这解暑的妙法,已经使他衰老的身体不堪凉气。

    “随我去月堂。”他简短地道。裴璇心中轻哼一声:尊贵如您,还不是一样要苦苦构画对付杨钊的法子么?李宅中传说,李林甫每次思考如何中伤朝中官员,便会前来这形若偃月的月堂。

    若他出堂时面有喜色,则计谋已经画定,那官员不日即有毁家之难。可以想见,他这一晚,想必又是失望而出。裴璇幸灾乐祸地想着,见李林甫在榻上盘坐,闭目似有所思,便悄悄退出,却听李夫人遣人来传。

    她实已说不清李家自己最不想见到的,是李林甫,还是这位主妇,这时已是酉时之末,裴璇不及吃晚饭,就颤巍巍到了李夫人房中,却见李夫人端坐在一幅绘了嘉陵山水的锦屏之前,正由芳芷服侍,除去足上的编丝履,见她来,也不多话,只淡淡道:“传杖。”

    裴璇一抖,不由颤声道:“为”“为你今日忤逆仆射。”李夫人斩截地道。裴璇浑身一震,向芳芷看去,芳芷避开了她的目光,脸上却显出愧色,似乎在说“我也没有办法”

    “仆射也不曾责罚奴家”裴璇情急之下说了句更错的话,果然李夫人眉头一拧,目光在灯下看去格外阴郁:“那是他宽大慈悲,我不责你,李家闺阁还有礼法在么?!仆射爱过的婢妾多了,难道个个似你这般不知礼?”

    很快几个仆妇鱼贯而入,抬着刑床安在门口。裴璇望着那黝黑木床,直是心胆欲裂。她忽然站起身来,从两个仆妇中间抢了出去。身后传来李夫人的怒喝声和仆妇们的惊叫声,裴璇再管不了,拔足飞奔。李宅院落极多,她识得的只是区区几间而已。

    这时天色已黑,她乱跑不久就迷了路,满目所见只有重垣复墙,回廊粉壁,月下花木的清影,房前悬挂的纱灯,耳中所闻只有唧唧虫声,和不知何处传来的、李家乐工演习新曲的丝竹声,鼻中则是温暖甜柔的花木香味,和刚刚凝结在草叶尖上的晶莹露水,散发出的清鲜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