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废除徭役

苍莽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赵昺走进税务局衙门,只看到院子里人头攒动,胥吏们正在那大喊大叫着指挥前来办证的商人排队。

    “成何体统,都特酿的排好队,乱糟糟的像什么样子。”

    “你这个老头,说你呢,插什么队?站后面去!”

    “都给我排好队,你们一人一个号子,拿着号子去办理手续。”

    “谁再敢插队,今日就不给谁办证。”

    几个维持秩序的胥吏一边维持秩序,一遍在那骂骂咧咧道。

    赵昺看到这一幕,也不去理会。想到在后世的时候这种情况也是司空见惯,比如口罩的时候。

    俗话说的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

    有时候给他们讲道理,还真不如一巴掌管用。

    不多时,前面有人办好了证件,欢欢喜喜从里面走了出来。

    “李掌柜的,你这可就办好了?”有人看到熟人从里面走出来,连忙拦住问道。

    “办好了,官家说了,拿着这张票三日之后来这里领取那个什么营业执照。”

    (此处的官家指的是官府,不是赵官家。)

    熟人连忙把李掌柜拉到一边,低声说道:“使了几个?”

    “开什么玩笑,里面锦衣卫天子亲军把守着,哪个官老爷敢收铜钱。贤弟把心放肚子里,只要贤弟手续齐全,快得很呢。”李掌柜往后退了一步,毫不避讳大声地说道。

    新的税务制度已经逐渐推广下去,只要有房屋契约,可以是自己的房子,也可以租赁房屋,都可以交付一定费用申请营业执照。

    申请营业执照的同时,税务登记证,商铺代码都将书写上去。

    三证合一,书写之后,盖上大印,就可以营业了。

    只要有这三证在手,谁也不能阻拦开店做生意。

    当然前提是你的铺子不能影响别人,比如挡住邻居出行等等。

    凡是按期纳税的,朝廷就给予足够的安全保证。

    凡遇到青皮无赖闹事的,收取个什么保护费之类的,均可以凭纳税证明到当地锦衣卫衙门或当地驻军亦或者地方衙役告状。

    甚至早在两个月之前,赵昺刚到琼州就下了圣旨。彻底废除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徭役制度,规定凡朝廷需要招募役夫,均每日管饭三顿,并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从此,大宋开启了新的时代,役夫全部实行招募,而不是无偿的征调。

    干活给钱天经地义,这一点作为穿越者的赵昺是必须要坚持的。

    不给钱谁给你干活?白嫖?

    下力的体力活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况且在这个时代是没有机器设备的,修路、治河全靠人力。

    尽可能的减轻压在底层百姓肩上的沉重负担,将税务的征收对象由土地里刨食的农民逐渐改成商人、地主、士绅,乃至皇亲国戚,甚至皇家也是要纳税的。

    地地里刨食的一年能赚几个铜钱?即便是在后世废除了几千年之久的农业税。

    可结果又是如何?又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农村种地?

    现在的农村不要说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都屈指可数了。

    就以种小麦为例,一亩地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甚至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

    种子,施肥,浇地,收割……

    哪一样不要钱?

    施肥,浇水那可不是一次就够了。

    后世一亩地一千余斤小麦都是高产了,扣除成本还能剩几个钱?

    人力都不算在内。

    “淋尖踢斛”了解一下。

    所谓的“淋尖踢斛”就是农民交税的时候,税吏让百姓倒入“斛”里检查成分质量,倒满之后还要用粮食形成一个尖尖,税吏一来猛踢一脚,而且“斛”还不会倒,最上面的粮食撒了出来,称为“损耗”。

    (踢的这一脚,技术那是杠杠的,人称“绝活”。至少比球踢的有水平。)

    撒出来的粮食那可就不是你的喽。

    这种情况在整个封建王朝,不光宋朝,就是书友们熟悉的大明王朝也普遍存在。

    积少成多, 撒出来的粮食也能卖上不少钱。

    这便成为官吏们捞钱的手段。

    自古以来,衙门胥吏的这些种种手段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流水的官员,铁打的胥吏。

    乃至传承到后世……

    在全面废除农业税之前,知道“交公粮”的书友举个手。

    就算你的粮食晒透,透的不能再透,情况也是一样。

    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之分,目前赵昺把商业和税务合并在一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以目前的形势,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应对阿里海牙的入侵为第一要务。

    待到站稳脚跟之后,肯定是要把商业管理和税收分开的。

    赵昺大力鼓励经商,鼓励开办小作坊,那就意味着肯定是要收税的。

    并按照规模大小、行业不同而设定不同的税率。

    至于说那种走街串巷,卖个糖葫芦、针头线脑啥的,每日混个生活费的小本买卖,只需要缴纳几个铜板的经营费即可。

    而那种来钱比较快的,比如每每到了傍晚时分,当你走过这条街的时候,远远望去,隐约间透着一股子青气的小楼。

    自然要征收高额的税费。

    诏令已下,小商小贩、商人、士绅、官员、皇亲国戚,乃至于皇家都是必须要交税的。

    从事小本买卖的或者开个小铺子的,自然是没有人敢于螳臂当车,胆敢挑战“大宋税务局”的权威。

    胆敢挑战权威的无非就是那些士绅、豪门。

    这也无妨,两手准备,双管齐下。

    一面给予那些奉公守法、按时纳税,不偷税漏税的,以皇家的名义在其宅院前竖起一块匾额,光宗耀祖,恩泽后人。

    甚至其后代子侄们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优先录取。

    另一方面,当朝廷的力量足够大,足够强,足够硬。

    当大宋税务局,拥有了更多,更先进的火器。

    当火枪顶在脑袋上,当火炮推到家门口的时候,

    这些人瞬间就会变成一个个酥软的小娘们。

    奖励和惩罚,其实就是一套瓦解的办法。

    既有奖励又有惩罚,就不怕士绅们抱团取暖了,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

    拉一派,打一派是最管用的伎俩。

    士绅们想要暴力抗税,那就要掂量掂量自己家的院墙有多硬了。

    就像后世的鹰酱,不管你干什么买卖,你都得老老实实的去交税。

    两宋三百二十年,三百年间,几乎年年打仗,也没见断了吃穿用度。

    当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商业的极度繁荣,当农业税占比微不足道的时候,便可以彻底废除了。

    但见,不时有各色做买卖的掌柜从办事大厅喜笑颜开地走了出来。

    在与熟人打个招呼互相问候一下后,便匆匆告辞。

    忙着回去准备商铺的事情。

    赵昺并没有过多的停留,不多时便离开税务局衙门,继续在澄迈县城游逛着。

    街边两侧不乏正在准备开业的新铺子,一眼望去,满是店伙计们忙碌的身影。

    期间不时传来掌柜们的催促声。

    “糖葫芦,冰糖葫芦!”一声吆喝声把正在驻足观看热闹的赵昺吓了一跳。

    “握草!你个糟老头子,吓老子一跳。”赵昺暗骂一句。

    “小少爷,来根冰糖葫芦吧。新做的,又脆又甜。”肤色黝黑的老翁满脸笑容,讨好地说着。

    做生意的,哪怕是小本买卖,常年走南闯北,眼力劲还是有的。

    在老翁的眼里,赵昺较为考究的衣着和身边跟着几位一看就是家丁护院的彪形大汉来看,绝对是非富即贵。

    赵昺看了一眼武垒,后者乖乖的付了钱买了一串糖葫芦。

    赵昺接过糖葫芦咬上一口,“嗯,并没有后世的香甜可口。可能是跟这个时代的白糖有关吧,不过味道倒也纯正。”

    至于武垒他们自然就没得吃了。

    所谓的毛病其实都是惯出来了,天子该有的威仪还是要有的。

    ……

    这本书写到现在23万多字,把前期的准备做了一些铺垫。

    在没有系统的情况下,凡事都需要一步步的发展,这就显得有些啰嗦。

    比如写如何赚钱,在下也想写写烟草,毕竟来根“华子”不咳嗽。

    但宋朝是没有烟草的。

    烟草这玩意儿原产地是在万里之遥的南美洲。

    在16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也就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吕宋,也就是从现在的菲律宾传入福建沿海的。

    再比如“番薯”、“土豆”,这两种农作物的原产地也是在那遥远的南美洲……

    这个时期的南洋也没有这些玩意儿。

    “烟草”、“土豆”、“番薯”都是明朝后期传入的。

    可惜的是明朝统治者并没有重视起来。

    如果……或许历史就将改写。

    真真特么的便宜了辫子。

    再比如,很多穿越者到了明末总是靠卖肥皂大赚特赚,赚得盆满钵满。

    殊不知,肥皂这玩意儿在宋朝就有了,叫做“肥皂团”。

    甚至在更早的魏晋时期,就有了“澡豆”。

    到了明朝,肥皂的生产技术距离后世也仅差一步之遥了。

    “肥皂”在明朝,早已经是大宗商品普遍存在的了。

    书可以写的不好,但不能夏季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