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趣事

北国之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北国之晨文集最新章节!

    我在福州出生,后来不知怎的,到了乡下,跟在一帮农村孩子后面玩

    长大了,就渐渐的淡忘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起来,竟是那么甜蜜

    一

    冬天的时候,田野里没种什么东西,于是农人用犁耙翻了土,下肥候者来春。

    这时,这里成了孩子们的天堂,他们自动分成两派。用大块犁好的田土垒起土堆,形成“堡垒”人各隐在“堡垒”后,打将起来,武器是带茬的土块,攻击方式是对扔。分工明确,有的忙进攻,有的忙修垒结果是大家劣质的衣裤俱裂,个个灰头土脸,难免回家挨骂于是后来,不管寒风,干脆赤膊上阵,,更加疯狂,甚至还可以到溪边来个冷澡

    秋收完毕,晒干的稻草成堆码好,以备作为燃料和过冬草垫。孩子们来了,从高高地上干稻草堆上轮流滚下。有时甚至一大堆黄乎乎的东西滚下,竟分不清是人还是码好的草。个个汗水粘着稻草傻笑。玩的尽兴,鞋子衣帽皆丢,不知隐身何处

    二

    我们这里有一种极粘极粘的土,黑得发亮。

    这土不多,取这土也不易,要到很远的一条溪里才有的。溪水本来是很深的,但到了夏旱时节,水变得很浅很浅,于是许多的小孩就跑到溪里,使劲挖溪底的黑粘土。

    用这种黑粘土,在岸边,捏成各种动物、枪炮。它们不怕烈日晒裂的,更神奇的是干了后,不怕水的,成形极好。

    未干的时候,捏成极薄的小碗状,比赛了,用力倒扣着摔到地下,破了“洞”越大,对方赔来的土越多,称为补碗

    一天下来,个个浑身上下又黑又脏。怕是回家又挨骂不怕的,我们早就各捏好了--一对造型各异的香炉,在烈日下晒干了。回到家,谦恭地奉上,让她们无话可骂(做香炉是不便乱骂的),只好作罢。

    我们经常在岸边的一棵树冠极大的榕树下,玩那黑粘土。兴致一浓,往往忘了时间。

    这时,难免怪罪于一个好事的老头,像鬼魂似的飘然而至,拿拐杖往地上重重一戳:“还不快给我滚回家!”惊雷般的声音突然炸响,孩子们慌忙收拾自己的作品,在一片尖叫声中,作鸟兽散。

    三

    印象很深的一种游戏,竟然忘了叫什么名儿。

    规则大概是,几个孩子轮流拿着类圆形的石、瓦块片,顺着墙壁用力划下,圆石瓦片就滚到很远的地方,谁远谁先“烙饼”就是脚站自己石瓦片儿停顿之处,用片儿扔到他人的片儿上。被“烙”着了就输了,似乎名词叫“毙”

    大家轮流着来。

    如果一下子就被“毙”是极丢脸的事,但是最倒霉的应该算“自绝”

    就是规定个距墙三五米处的死线,是不容片儿滚越过去的。否则只好自绝于人民了。这是惩罚好远喜功者的最佳手段。

    有趣的是“烙”不上时,允许张大手掌“连”够的着也算胜利。

    我“扔”功不高,但手指奇长,大占便宜,搞得后来小朋友极怕与我玩“烙饼”

    小石瓦片,还有一种玩法的,就是“水上飘”

    就是找个平而薄的瓦片,人半蹲,手扣瓦片,用力向水面甩去,如果手势好,小瓦片就会在水的反作用力下弹出,继续前进,继续在水面飘。高手可以一甩就来个五六“飘”就是沾水、弹飘五六次。据说记录是十几“飘”我没见过,好好修练也许会“得道”罢。

    甩出的时候,平如镜面一般的小湖水上,一条银线出现了,小瓦片欢快地先前跳跃着,受惊的绿水,突然被激起碎碎的浪花似一艘快艇冲入,迅速有了被分开的波纹远处的几只水鸭也不惧的,伸长脖子,傻傻地看。主人静静地撑小船来了,用长长的竹竿,往水面一拍,一线水花抖然溅起,水鸭突然醒了过来,扑腾着翅膀,顺着主人的指引,跑了

    湖面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宁静一片。

    四

    打“纸标”也是儿时常玩的游戏。“纸标”内容多是香烟纸、有图卡片或大白纸。

    大纸标的折叠 是很见功夫的。香烟纸可折成大约4cmx10cm的长方形,略凹些,双方都把香烟纸标置地上,撑开手掌,用力在地上刮,刮起的气流如能使对方的纸标倾覆,即可没收为己有。

    大家轮流刮,是香烟纸标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来。“大”与“小”是与香烟品牌有关的,基本上似乎“凤凰”“555”“双喜”“牡丹”“人参”等都较名贵,而“前门”“白堤”“鹭江”“茶花”之类的就是杂牌军了。

    出“大”的先刮,但要承担万一失手“大”牌被没收的危险围观小朋友众多,大呼小叫的,气氛很是紧张。

    因为我常上福州,所以就能收集到许多“名贵”的香烟纸,甚至是不知名的。因此,小朋友们都想与我套近乎,我甚为受用。

    还有刮“有图卡片”的“标”

    那图片,是很小的硬纸片。一大版中应该可以剪裁二十来个小图片吧。

    内容多是神话中的人物,不分是佛是道,是神是妖,但谁最大,最厉害,似乎早有公认,记忆中,比较大的应数“鸿钧老祖”他是何方神仙我至今不懂得。还有就是“如来”“观音”等,反正头上有光环的都称大,后来有冒出“十八手”的“观音”震慑力很大的。专克“申公豹”“妲己”之类的妖孽。

    但威力大的“标”是不多的。一整版五毛钱,大约有五十来个图标,而大“标”只有一二张。这也许是商家的策略罢。

    所以小“标”很多,但都有排名次的。封神榜里的人物众多“姜太公”没光环,也许因为得了民心,所以功力也极强。皇帝“纣王”地位是很低的,原因是听大人说他很坏

    这多少表明了农民朴素的历史观。

    打白纸的“标”无非就是赌练习本的纸了。

    在小时候,那是多么珍贵啊,所以也“刺激”了多折成三角形,越厚重越好,越不易被翻掉,尽管需要五张或更多的纸叠着折,但胜算高。

    结果,有的人一开学本子就撕个精光,有的书包里纸满为患

    我书读得好,但刮“纸标”简直可以称上“臭技”!

    也许要帮玩“标”高手抄老师罚他的作业,才会讨回几张罢

    五

    遇上大春旱时(比如今年这样),原本很深的溪,有些干涸了。

    这时,小孩子又有的玩了跳到溪里呢。里面是稀泥,但要小心的,因为里面“土蛤”

    “土蛤”个头较大,有的宽到30厘米,很大的。黑壳。肉质较硬,但熬的汤是透蓝的,很滋阴的。

    怎么抓呢,踩呀。因为“土蛤”在溪底稀泥里多啊。

    左脚踩到了一只,刚要俯身去抓,动一下脚,右脚又踩着一个

    踩时是要小心的,要不然,会把蛤踩破,甚至会被割了脚底的。

    天不亮,溪里就有了许多人了,忙着呢。小弟弟小妹妹就在岸上,提着麻袋等。不一会儿,就装满了。多是准备好几个麻袋来的

    之后,拉到市场上,有人收购的,一麻袋会换上三四块钱。兴奋啊

    那该会买多少糖糖吃呢

    六

    “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这首旋律优美的台湾校园民谣,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

    初春乍暖,冰皮始解。是准备播种水稻的时候。水牛下地,套上耕田行头,要犁田了。孩子们就紧紧跟在后面,捉泥鳅。

    那犁每翻起一大片田土,底下就有泥鳅乱窜。好多啊。农人是不会去理会的,他只会往前犁呀犁呀。孩子们可欢了,与泥鳅一样紧张。窜来窜去,捉泥鳅比赛。泥鳅乖,不会咬手,但很滑手的很。也窜的快,怎耐小手众多,逃不掉的。装泥鳅有的用小背篓,有是用空的水果罐头,就是矮胖的玻璃瓶,但要及时盖上塑料盖,以防泥鳅溜走。

    泥鳅可作观赏的,换了清水,养在 罐头玻璃瓶内,暗黄的身子,悠闲地游荡,用小铅笔在外面敲啊敲,它会警觉的抖起小胡须,身子敏捷的往后缩,张着不大的嘴巴,喷出几个小泡泡

    泥鳅还很美味的。可煎、可炸,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用把孩子们捉好的泥鳅,用来炖粉干,香气从不严实的木锅盖总冒出,还未熟吧,孩子们就早早围在灶台旁,直咽口水

    据说闽南有道名菜:泥鳅钻豆腐。泥鳅加清水,置锅中。加热,扔进大块豆腐,泥鳅赶紧往豆腐里钻:里面凉快。文火煮上片刻,出锅入盆,加盐少许。酥软异常,清淡爽口。还富含高蛋白。

    七

    溪边泊着几只小船,有的是木船,有的是水泥船。外沿都插着竹篙,以防漂走。

    几个孩子欢笑地跑了过来,打破了这里是宁静。

    他们跳上一只小船。有的拔起竹篙,点岸开船,有的把网的一头系好,理开网,然后放下溪里。

    船撑开了,网一点点地撒下大约有了五六百米长了吧,就把另一端,也牢牢的系在岸边的固定棒上。

    开始赶鱼了。于是,又撑船缓缓回头。两个小孩分别站在船的两边,手执竹篙,使劲的斜插溪底,船行进了,双手赶紧收篙,准备再插。

    另有一个孩子在赶鱼,就是横横地拿着长篙,突然“啪”的一声,拍打下去,水花四溅这样做,是让鱼受了惊,往旁边网中钻。

    我什么也不会,就坐在小船中,兴奋的看他们忙碌。顺便,手持着鲎壳作的瓢,舀出船底的一些水。

    也许,要来回赶鱼二三次罢,开始收鱼了。

    解开网的一端,有的孩子继续撑船,有的孩子收网上船。有的孩子就负责把鱼从网中解下来。扔到舱中。

    我不知为什么,怕碰活鱼。但小鱼儿敢抓,看它小嘴一张一翕,就把它从网中解救下来,把它眼上、身上的网丝清理干净,放会水里。

    每次有见到大鱼拉上来,就是一片欢呼。他们争着过来解网,小船就晃动得厉害。我也有些紧张起来

    捕鱼后来发展到“电鱼”

    就是拉单条电线,连得很长很长,终端通过一小电闸,绑在竹竿上,底下插个铁丝环,环下套着网兜。

    一上闸,网兜上的铁丝环就通了电了。人在岸上,那着带网兜的竹竿在水里游动。鱼不小心,就遭电击,被捞入网。

    那是很不文明的,电击捕了大鱼,没事,晕了过去,就被捞上。小鱼抵抗力低,一击即死,露着雪白的肚子浮在水面,就被遗弃了,很可怜的。

    有次,逢上只大鱼儿,电击多次,未果。

    一个大孩子说“没电了”鱼还会“扑腾”说着就跳下抓鱼,立即浑身抽搐,四肢发抖,眼儿翻白。

    岸上孩子赶紧拉闸,他“呀”的一声,吓倒在绿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