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与新名教

答案随着枫叶飘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答案随着枫叶飘文集最新章节!

    近年兴起一股“国学热”最新动态是苏州开出一家“私塾”(新华社10月29日电)。尽管感觉有点怪,我的基本态度还是理解和同情。照我的看法,既然国学是独立的学问,招揽一批人专门研究发扬,很是正常——从前没有“国学院”倒不正常。对此第一不必为青少年惨遭“封建思想毒害”忧心忡忡;第二无需极不厚道地将国学驱赶到民主科学的反面。

    令我稍感不快的是“国学”的名称和内容。名称够唬人的,抬出“国”字招牌,意味着我如果提意见,就要冒滑向民族虚无主义的风险。内容也很唬人。比如苏州的那个私塾,教授经学、书画、茶道等。我发现,虽然从西方引进的民主自由科学等观念在这片土地上晃悠了百年,却仍旧被“国”拒之门外,仿佛国学的“国”特指“古代中国”与时间的流驶无关。究其原因,如厦门大学徐国栋教授所言:“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文化被西方全面攻占的时代,一个个堡垒陷落,一个个价值倒塌。”西方文化似洪水猛兽,妨还来不及,怎能开门揖盗?最妙的是蒋庆先生编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干脆取消儒家之外所有流派的“国籍”又是罢黜西学,又是独尊儒术,进一步窄化国学。

    结果,我先前对国学热批评者的两点忠告,竟“奇迹”般的印证在国学热身上——既为人们惨遭“西方文化毒害”忧心忡忡,又把民主科学扫入“西方文化霸权”的垃圾堆,从而“自觉”跑到它的反面。我不禁担忧,这样下去,原本便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国学,会不会变成“新名教”?

    所谓名教,李敖解释,它涵蕴了纲常、名分、尊卑、礼法、人伦等所有仁义道德,并以君臣父子为主轴。可见批判传统时固然应区分政统和道统,但也不能忽略道统自身的专制因子。否则近现代史上的强人、军阀,为何每每祭起尊孔大旗,而不扯西方文化做专制虎皮呢?仅从这一点来说,蒋庆先生式的“国学热”有变成“新名教”的“潜力”蒋先生不是在自序里宣称了吗“吾中华儿童手持一编读之读之再读之,而他日君子之国、大同之世,必在此朗朗读书声中也!”简直是梦呓!再看看前不久山东曲阜祭孔活动的主办方和承办方,真让我嗅到了若干中世纪的味道。套用蒋先生的语气:国学热一旦同狭隘民族主义合流,训导出一帮铁了心输出中华文明去救世的主儿,将多么恐怖!不过这天何时来到,我不敢打赌。理由是国学大师尚未培养出来“国学神童”已炒得整天价响了。我颇担心伤仲永演绎当代版,也自私地庆幸暂且不用做“名教罪人”

    耐人寻味的是,同情传统文化的余英时先生非但没有为国学热献上溢美之词,还一针见血地批评了甲申文化宣言;陈来等认同儒家价值的学者,也不太起劲。可惜很多人不察,将理性研究和煽动性言论混为一谈,统统抹杀。于是,第三条道路堵死了,而本应属于文化层面的交流、争论,忽地跃升为关系国计民生、民族前途的你死我活。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的确教人丧气。